一场疫情,让2020年的这个寒假,变得分外绵长。但是对于在危难时刻,走出象牙塔,积极来到抗疫一线的大学生志愿者来说,这个假期过得意义非凡。
正在读研究生二年级的华蓉放寒假回了宝应,她是安宜镇画川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,同时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。疫情发生以来,当上门走访、排查时,她得知社区急需疫情志愿者。想到母亲因为残疾,这些年来,一直受到了宝应县残联和画川居委会的关心和照顾。“正是宝应残联和社区对我家的照拂,这些年来,才让我在东北求学没有后顾之忧。如今抗‘疫’之战,我无法袖手旁观。祖国待我恩重如山,我也深深爱着我的祖国,我必须开始行动了。” 她坚定的说。
由于白天学校安排网课,她主动向社区申请最早的早班,凌晨5点,天微微亮,起床上岗。不论风霜雨雪,在画川社区卡口值守,给来往路人测量体温,来往车辆和行人的通行证登记排查,监督居民戴口罩,耐心细致地告知居民当前疫情状况,叮嘱他们注意卫生健康、不串门、不聚集。
执勤中,她注意到有的老人没有买到医用口罩,带着自制的白布口罩,洗了又戴,戴了又洗,一个多月,洗的已经发黄了。她主动拿出自己攒下的每次执勤、社区发的医用口罩,全部送给老人。“我年纪轻,身体壮,先把口罩给奶奶们。”
初春季节,正是宝应人腌雪里红、小咸菜的时候,老一辈的都爱要屯几十斤回去。但是,正值疫情,群众通行不便,独居老人买上几十斤菜,难运回家。瘦弱的她主动帮老人们、推车,每天步行数万步,深入社区细致末梢,帮老人送菜到家。“从小到大,我在这些热情的街坊邻居呵护下长大,现在轮到我来守护他们了。”她笑着说。
她还守护着自己的小家庭。她的父母在另一个社区卡口执勤,10点下班后,她急急忙忙赶回家给在值班的父母做午饭,三菜一汤。下午,她还要上网课,查资料,写毕业论文。第二天又去社区值班。反复如此。这就是她日常又平凡的寒假生活。
“身为一名学生,虽不能像一线医护人员那样逆行奔赴前线,救死扶伤,但是我也希望尽自己力量做点有意义的事。”无数个华蓉一样的青年大学生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,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,他们把对人民的爱,对祖国的爱放在心底,用一个个坚定的手印,表达着火热的担当与承诺;他们用稚嫩却坚毅的身影,诠释爱国青年应有之义。上下同欲者胜,风雨同舟者兴。只要我们众志成城,同舟共济,一定能度过疫情肆虐的寒冬,摘下口罩,迎来欣欣向荣的春天。